close

P曾宣示四不原則,對2016選舉將「不站台、不錄影、不錄音、不掃街」,那為何出現柯P替民國黨錄影的影片呢?

     柯文哲        

(柯文哲市長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發言人徐世勳)

 

原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52745/

文/Lucien(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柯文哲:「在台灣,有一群人,還是對政治充滿期望,他們希望能夠擺脫目前這種藍綠意識形態對抗的泥淖,所以組織了民國黨。希望擺脫意識形態以外,特別專注在民生問題的解決我對民國黨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對台灣的政局有比較良性的發展。」

    

 

 記憶猶新,柯P曾宣示四不原則,對2016選舉將「不站台、不錄影、不錄音、不掃街」,那為何出現柯P替民國黨錄影的影片呢?

首先看一下柯P自己對此怎麼回應:

柯文哲對此表示,因為覺得民國黨擺脫藍綠意識形態的創黨理念不錯,「就推薦一下」。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則表示,該影片是228日錄製完成,也就是在柯文哲宣示「四不」之前就錄完了。

OK,那馬上另一個問題浮現,雖然錄影究竟是推薦還是僅僅祝福,有興趣者看影片可以各自解讀,但有這麼多的政黨,第三勢力也如雨後出筍般冒出,為何柯P只幫民國黨錄影?而且市政工作如此忙碌,要特別撥空想必柯P有其理由吧。對此現象十分好奇,故以下揣摩柯P的思路。

 第一種是「權謀」的說法,幫民國黨錄影可以瓜分國民黨的票,讓國民黨2016後國會不會過半。確實網路上有看到這種說法,但個人認為這應該不是柯P的「算盤」,或至少不是主要的理由。為何?

因為柯P真的跟傳統政治人物不大一樣,有話直說,不假修飾,雖然偶有失言,但也在民眾心裡建立一種印象,就是柯P很率真,為人可信,不喜歡說謊,喜歡的就是喜歡,不喜歡的也脫口而出。如果內心並不喜歡民國黨,僅認為替民國黨錄影可以分掉國民黨的票,這種太「權謀」的思維跟柯P的率真並不相符。

 第二種說法是柯P從民國黨的兩岸路線,政黨核心成員,以及政黨理念都檢視過一遍,然後覺得值得這麼做,才選擇錄影。這裡分別來講。首先,民國黨之所以取名為「民國」,是從國歌中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民國」而來,亦即是要來捍衛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並以此立場支持兩岸繼續交流。

未來某一天兩岸若要政治談判,也堅持要政治對等,且必須在自由、民主、法治的前提下。跟「現狀就是獨立」的表述沒有差太多,只是不另外再從中華民國獨立成一個新的國家,但未來可視情況考慮在大一中屋頂架構下修改憲法中的領土疆界,符合中華民國統治現狀。待中國大陸走向自由民主,再商討兩岸之統合,至於統合為何種形式則要看未來的發展。最遠程的目標,希望聯合所有華人國家,包括新加坡與蒙古,成立大中華聯邦或邦聯,集合所有華人的力量,開創21世紀華人的時代。而柯P講過,「中華民國就是我的底線」,所以民國黨關於兩岸關係的主張,即使曾自稱是墨綠的柯P應該也覺得「可以接受」。

 至於政黨核心成員像是主席徐欣瑩,發言人徐世勳等,柯P都熟識。徐欣瑩是上屆立委選舉拿下17萬票,全國最高票的新竹縣立委,從議員到立委,在新竹縣累積良好的口碑,例如桃竹苗缺乏醫學中心,徐欣瑩就任立委後,經由不懈地與中央爭取與溝通,終於讓懸宕12年的新竹生醫園區醫院定案啟動。徐立委的問政能力與專業也有目共睹,連續三年獲得美國領袖人才參訪計畫,以及獲邀參與104年歐盟訪客計畫,全球僅有160位代表,全台也只有兩位名額得到歐盟的邀請。

至於民國黨發言人徐世勳在去年參選台北市議員時,柯P就曾站台兩次,從台大學長學弟關係,到徐世勳飯店經營成效,還有徐為人孝順等等,侃侃而談推薦徐世勳的各種理由。

   

最後,也最重要的,民國黨訴求擺脫藍綠惡鬥的理念與柯P甚為相合,應該是他替民國黨錄影最主要的理由。政黨間的藍綠惡鬥大抵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與自己統獨立場不合者,便不假辭色地大肆批判,且幾乎總是批判到底,對與自己統獨立場相同者則護航到底,非黑即白,勢不兩立;另一種則是在野黨對於執政黨想盡辦法醜化或是掣肘,政黨輪替後,下台的政黨不甘心,角色互換後也以牙還牙,盡可能要扯執政黨的後腿。

民國黨想改變這種長期內鬥的情況!然而,要超越藍綠至少要具備兩個關鍵的特質:一個是兩岸政策要走中間路線,另一個則是對於其他政黨保持開放合作與友好的態度,簡單說就是不能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民國黨的兩岸路線前文已經談過,就是凡事以中華民國利益為出發點,盡可能取得國內最大共識。至於對其他政黨的態度,民國黨也不以非黑即白來看待。將來若有機會進入國會,一切端視法案好壞,不看顏色,哪一個政黨提出的法案較好,就支持它,不要讓好的法案因為兩大黨惡鬥而躺在立院動彈不得,或是在兩大黨所提出的不同版本法案中,居間協調以達成妥協。

尤其若2016後國會兩大黨不過半的情況下,第三勢力的角色就特別重要,因為只有好的法案才會得到支持,無法僅憑一黨黨紀脅迫下,強行通過,故藍綠皆必須去尋求與第三勢力的合作。而具備上述兩種特質,意識形態較輕的民國黨,便可勝任此一角色,以客觀地角度居間協調政黨合作。

 民國黨要超越藍綠的另一層意涵就是,除了擺脫意識形態對決以外,將專注在民生問題的解決,包括低薪,高房價,能源等問題,以及教育、司法、稅務等改革。因為在兩大黨的「政治精算」下,像年金改革就躺在立法院兩年時間卻遲遲無進展,是非常可惜的事。民國黨希望藉由其客觀無包袱,與藍綠都可合作的第三勢力角色,讓國會盡快通過迫切需要的民生法案。

也許有人會說,藍綠意識形態長期對立嚴重,真的可能有解嗎?其實柯P已經在實踐了,從柯市長就任以來,我們看到他走一個很務實的路線,拋開藍綠,專注民生,在兩岸的議題上也往中間靠攏,用實踐的方式告訴全台灣人民,推倒藍綠對立的高牆不是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姚立明老師也有出席318民國黨成立大會,並致詞表示:「(欣瑩)委員是我個人非常欽佩的立法委員……這是一條非常辛苦、而非常值得的路。因為台灣的未來,必須不分藍綠團結在一起,徐主席能夠帶領大家走上這條路,我預祝大家成功,也為台灣感到福氣。」

 

雖然有人會說這不能算「推薦」,我也認為這比較像是「祝福」,但從姚老師致詞的一番話說中可以感受到他十分地誠懇,以及希望藍綠團結的由衷盼望,也許姚老師跟柯P一樣,在替民國黨講一番話前有檢視過該黨的兩岸路線、核心成員與政黨理念。

 簡單地說,柯P應該是認為民國黨的兩岸路線中間務實,可以接受,政黨核心成員熟識且值得推薦,訴求政黨合作的理念也大表認同,且民國黨具備超越藍綠的兩個基本要素。兩岸政策,政黨核心,政黨理念,三者也是相輔相成,沒有中間務實的兩岸路線,或是缺乏優秀的人才,就難以只論法案好壞,拋開顏色對立地來推動政黨合作。因此,P才唯一替民國黨錄影,表示對民國黨「有很高的期望,祝福民國黨能夠成功」

 最後附上一段姚立明老師在4/9《重磅新聞》中與徐欣瑩主席談到柯P為民國黨錄影的看法(1:21:50—1:22:58):「他一給你們錄完影,就對外講四不可是就給你們有這麼一段(錄影),可見他對民國黨還真的有一些期許……沒錯,就是這個觀念,超越藍綠,理由很簡單,因為台灣過去消耗在藍綠對抗上太久了,25年以上的時間。」

 

 

arrow
arrow

    亞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